查看原文
其他

病例报道:脑脊液静脉瘘致低颅压

杨中华 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2022-04-28

硬脑膜强化和脑组织塌陷是颅脊椎容量不足(craniospinal hypovolemia,CSH)的典型影像学表现。CSH最常见的原因为硬脊膜CSF瘘。通常,CSF从硬脊膜破损处漏出,汇集在硬膜外腔隙内,随后被硬膜外静脉吸收。但是,有些患者尽管进行了详细检查,仍然找不到瘘口。血斑技术往往对这种CSH无效。

Neeraj Kumar等报道了3例脊椎CSF静脉瘘(spinal CSF venous fistula,SCVF),这三例患者的CSF通过管路直接从蛛网膜下腔引流到静脉系统。

病例1:

58岁,男性。长期直立性头痛,伴进行性平衡障碍、认知功能下降、嗜睡和严重吞咽困难。神经影像提示CSH,经过2次脑池造影、2次CT脊髓造影和1次正压鞘内钆MR造影,都没有找到CSF漏出的部位。经过5次硬膜血斑治疗,包括2次多级血和纤维蛋白胶补片,皆无效。

正压动态CT脊髓造影(下图),鞘内注入盐水显示右侧T2-3神经根囊和临近椎旁静脉直接沟通。下图,轴位CT脊髓造影显示右侧T2-3神经根囊和椎旁静脉(白色箭头)直接沟通(黑色箭头):


随后进行了外科手术,结扎右侧T2-3神经根,术中可见沿着神经根走行的扩张的静脉通路。2个月随访,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,CSH的影像学表现消失。

病例2:

70岁,男性。咳嗽性头痛8年,MRI显示CSH。CT脊髓造影显示右侧T12-L1水平CSF瘘,误诊为硬膜缺损。共接受了9次血斑治疗,每次治疗后症状有好转,但是很快复发。

正压鞘内钆MR脊髓造影显示右侧T12-L1椎间孔线样强化,CSF引流至临近的椎旁静脉(下图)。延迟造影未见造影剂滞留,提示SCVF。下图,轴位鞘内钆增强T1 MR脊髓造影显示造影剂从右侧L12-L1椎间孔(实心箭头)引流至椎旁静脉(点样箭头):


随后进行了外科手术,截断右侧T12神经根,闭塞椎间孔静脉丛。10周随访,症状缓解,MRI恢复正常。

病例3:

46岁,男性。用力诱发症状发作12年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平衡失调、耳发胀和感觉障碍。2年前神经影像和CSF诊断为铁质沉积症。CT脊髓造影发现T3-4水平缺损,但是2次血斑治疗无效。

复查CT脊髓造影显示T3-4 CSF瘘(下图C.a)(与位于正中的小骨赘相邻,下图C.b)。在T3和T4(图C.c)造影剂迅速进入椎旁静脉,提示存在管状沟通。下图,轴位(C.a和C.b)CT脊髓造影显示T3-4鞘内强化(C.a,实心箭头),造影剂漏出(C.a点样箭头)。硬膜缺损和造影剂最初渗出的部位位于针样骨赘的位置(C.b,实心箭头)。在T3和T4水平可见造影剂进入椎体静脉(C.c,实心箭头),点样箭头为硬膜缺损。


外科手术修补硬膜缺损,切除针样骨赘。

文献出处:

doi: 10.1212/WNL.0000000000002776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